当前位置:

百合花开富乡邻 巾帼创业典型黄燕飞的乡村振兴路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超 杨春焕 编辑:吴一夫 2025-03-16 09:04:05
—分享—

KX7A4713[00-00-10][20250313-081549825]1111.jpg

曾经,一首《香水百合》风靡大街小巷,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黄燕飞,正是将这份芬芳带进现实的人。她扎根乡土,以百合为笔,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早年的黄燕飞一直在外打拼,和丈夫经营服装店、开网吧、创办纸杯厂,凭着诚信经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黄燕飞内心深处始终明白,这并非能长久安身立命的事业,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催促她,要去探寻别样的发展路径。每逢过年过节,黄燕飞回到丈夫的老家——白马镇罗家坪村,看到山上的田地早已荒芜,杂草丛生,藤蔓肆意攀爬,覆盖了曾经整齐的田埂,从农村走出来的黄燕飞心里就不是滋味,总想着在家乡做点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远嫁贵州的妹妹给她带来了新的商机。“妹妹说,她公公婆婆在贵州种了十余亩百合,年收入近20万元。”“贵州土地成本高,租地很难。”“妹夫当时就想回家种百合,毛家饭店的厨师也不当了,一门心思想创业。”

罗家坪村不就有很多荒地吗?拿来种百合岂不正好,黄燕飞心里忽然闪过这个念头,眼睛不由得亮了起来。“这些地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试种百合,既能美化荒凉的山坡,还能带来经济效益,让这片土地重新活起来。”“妹夫回贵州种百合,还不如到我这里来,湖南租地成本比贵州低多了,他负责技术就行。”黄燕飞越想越觉得可行。

心动不如行动,2009年黄燕飞开始进行气候环境考察、品种选择、种养技术学习等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试种了一年。在收到初步成效后,2011年,黄燕飞与妹妹、妹夫一起成立了诚馨合作社,在丈夫老家白马镇罗家坪村流转了数百亩土地,专注于百合的种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万事开头难”这句老话在黄燕飞身上得到应验。尽管她有着丰富的经商经验,但在百合种植这条道路上,依旧走得磕磕绊绊,甚至碰得“头破血流”。起初,她满怀信心,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投入了全部积蓄,亲力亲为下到田间地头整地、育苗。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记重击——百合行情从2011年开始持续数年下跌,合作伙伴相继退出;工人的工资发不出,最终咬牙把自家的房子抵押贷款,才勉强凑够了工资;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各种矛盾纠纷纷至沓来,令她夜不能寐。合作社的产品经营乏善可陈,产品价格上不去。

“农业是很难熬的,我当时也是脑袋进水了”作为外来的媳妇,想要在本地创业,难度可想而知,回想着自己的创业之路黄燕飞笑着说道。在她创业的过程中,各种难题一度让她焦头烂额,好在镇村干部一直全力支持,总是随叫随到,帮她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让她能够专心发展产业。娄底、涟源两级妇联安排黄燕飞去北京参加SYB农家女免费创业培训,让她学到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拓宽了发展思路;她意识到,只有走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合作社才能长远发展。科技特派员和专家也给了她很多意见建议,帮助她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我认为种百合就跟炒股一样,我年年种,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有涨停的一天。”2016年百合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合作社相继以百合产品为主材料开发出了富硒富锌百合粉、百合粉丝、百合酒、百合乳酸饮料等系列产品,她终于开始挣钱了,2017年的利润达到了110万元。

黄燕飞回乡创业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改变家乡的面貌。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挣了钱的黄燕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全身心投入到家乡建设中。她将产业发展与百合培育区域特色农业紧密结合、基地开发建设与产业帮扶紧密结合、农民种植增收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订单种植帮扶、土地流转收益帮扶、产业种植大户联盟帮扶和安置就业帮扶的方式,带动周边2711人共同发展。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谈及未来的规划,黄燕飞目光坚定,她表示将继续深耕百合产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如今,现代化的冷库和先进的生产线已拔地而起,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她计划将旅游业与观光业融入百合种植中,打造集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乡亲看到种植百合的广阔前景,吸引更多人加入合作社,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黄燕飞用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位女性创业者坚韧不拔的力量与情怀,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超 杨春焕

编辑:吴一夫

本文链接:http://www.hnlyxww.com/content/646947/58/147802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