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回望这一年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点赞无数为梦想拼搏奋斗的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聆听贺词,温暖质朴,坚定有力,折射出新时代中国的多重光影,汇聚起新时代中国的奋进动能,书写下新时代中国的辉煌篇章。
在新年贺词里看到了经济腾飞的活力中国。高铁风驰电掣,串起城市间的发展脉络,高速公路密织成网,出行畅通无阻;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突破,数字化浪潮赋能千行百业,大数据在指尖流淌出无限可能,新兴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广袤乡村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热土,“一村一品”让农产品走出大山,乡村旅游让“城里人”走进大山;满载着“中国制造”的一艘艘巨轮驶向世界各地,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彰显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紧密相连的强大韧性。过往,中国经济砥砺奋进、成果斐然;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步伐笃定,中国在新时代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以奋进之姿,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辉,不断续写东方巨龙的传奇。
在新年贺词里看到了安居乐业的幸福中国。“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老旧小区焕然一新,“百姓大舞台”歌舞蹁跹,社区书屋墨香四溢;教育之笔绘就人才蓝图,莘莘学子逐光而行,知识火种呈燎原之势;医疗保障持续升级,“健康中国”步伐稳健,温暖守护每一份希望。“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沿海地区到内陆边疆,无论是关乎衣食住行的“小事”,还是关系成长发展的“大事”,党和国家始终牵挂于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细致入微的关怀,托举起人民稳稳的幸福。
在新年贺词里看到了薪火相传的文化中国。“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从诗词歌赋到书法绘画,从戏曲民乐到传统手工艺,这些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基因与精神标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古老的华夏文明在现代社会持续焕发新生,博物馆里人头攒动,人们探寻历史的记忆;传统节日氛围愈发浓郁,民俗风情浸润心灵;非遗技艺走出国门,惊艳世界舞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中国迈向未来的征途,赋予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底气,向着伟大复兴稳步迈进。
在新年贺词里看到了海纳百川的开放中国。“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过去一年,中国的“朋友圈”持续扩容,在国际盛会中携手世界共寻机遇,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绽放绚烂火花,对外援助项目为友邦点亮发展希望,科技合作跨越国界攻克诸多难题。中国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欢迎各国搭乘发展“快车”,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与正能量。“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这般开放胸襟正书写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壮丽篇章,输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赋能世界前行,让世界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笃定奋进,也让中国在国际浪潮的洗礼下愈发熠熠生辉。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十四五”规划将全面完成,全国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广大干部将更加坚定地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凝聚起干事创业、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继续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行,一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懈奋斗,让更多温暖与美好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苏昌胤
编辑:吴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