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实干勇担当 提质增效谱新篇
——娄底市以高质量财政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陈 巧 彭猷武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娜妮
步入2025年,山河辽阔,烟火升腾。
回望2024年,万千气象,浩浩荡荡。娄底不惧风雨向前行,劈波斩浪立潮头,经济答卷可圈可点。
在充满挑战的时刻,娄底财政人迎难克艰、担当善为,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奋力扩财源、保重点、惠民生、强绩效、防风险,推动全市经济大船行稳致远,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培源挖潜
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02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经营主体生存发展面临挑战。娄底财政加力开源、盘活、争资,剔除留抵退税和先进制造业加计扣除等政策性因素,还原口径后,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98亿元,同比增长7.94%。其中地方税收完成64.3亿元,增长11.68%;非税收入完成34.68亿元,增长1.36%。
培植壮大财源根基。娄底市财政局实施财源建设“六大工程”,建立紧密型财税联动机制,出台《娄底市财源建设提质攻坚方案》《2024年娄底市税费精诚共治实施方案》。抓实11个“税务+N”共治场景应用,全市309座加油站已全部安装云监管平台,民营加油站入库税收同比增长34.76%。持续推进“征管堵漏增收”专项行动,累计入库税收11.5亿元。
加力盘活国有“三资”。建立市级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三资”改革总体任务清单,有序推进国有企业“老大难”资产盘活。累计为23家单位调剂资产1891件、资产原值金额1768.75万元,累计盘活处置入库收入49.57亿元,其中市本级26.48亿元。
积极主动争资争项。娄底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全力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充换电设施、矿山生态修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等重点项目在娄底落地,涉及资金近16亿元。争取并发行专项债券133.82亿元,国债资金26.29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77.03亿元,同比增长8.26%,其中市本级及辖区92.59亿元,增长27.64%。
统筹资金
汇聚服务发展动能
涟水之畔,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热气腾腾。娄底财政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助力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落地。
支持产业建设。娄底市财政局带动全年投入研发经费44.09亿元,同比增长5.38%;统筹整合安排“材料谷”专项资金1亿元,“材料谷”科创中心专项资金2300万元;支持“材料谷”重大专项(含揭榜挂帅)项目10个,争取并发行“材料谷”专项债券项目14个,金额26.74亿元。
助力城乡融合。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完成54.39亿元,同比增长16.29%,其中市本级完成8.51亿元,同比增长283.33%。娄底财政累计拨付相关资金4亿余元,支持全市361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064套,发放购房奖补资金7603.2万元。支持加快推动“两重”“两新”项目落地见效,扎实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发放补贴资金1.9亿元,拉动消费近35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娄底财政不折不扣落实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等存量和增量政策。2024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37.9亿元,规模排名全省前列。以建设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为契机,设立整体规模3亿元的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资金池,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门槛。累计为全市3755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超123亿元的融资担保支持。
聚焦民生
千方百计办好实事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娄底财政做好普惠兜底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286.58亿元,较上年增长4.5%,民生支出占比达77.66%,同比增长1.53个百分点;累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18.51亿元。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娄底财政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政策措施,累计安排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7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带动就业4608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012.44万元。提高社保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640元/人提高到670元/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由89元/人提高到94元/人。在全省率先出台低保、残疾人“两补”、高龄补贴等提标文件,累计为12.32万名低保、特困人员发放救助资金6.45亿元。
为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娄底财政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足额保障生均经费,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建设,全年全市教育支出69.91亿元。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化解大班额专项行动,支持金星学校建设,投资总额6000万元,新增学位1080个;投入专项资金3680万元,支持学校食堂优化提质专项行动。
娄底市财政局会同卫健部门,成功申报广医一院娄底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中央财政4.8亿元、省财政1亿元资金支持。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未来三年建设期内将获中央补助资金5亿元、省级补助资金2亿元。落实医疗救助政策,1-11月,全市医疗救助支付1.63亿元,资助困难群体参保18.62万人,住院医疗和门诊救助13.04万人次。
随着文化事业全面推进,娄底财政全年安排专项资金2.05亿元,完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设施,支持向社会免费开放,支持建设应急广播体系;投入2633万元,支持办好第三届旅发大会和紫鹊界5A景区创建。
深化改革
提升财政资金效能
通过扎实开展“绩效管理巩固年”行动,娄底市财政局持续推进财政管理与改革,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全面落实零基预算要求,坚持以“零”为起点,打破预算“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取消专项收入“以收定支”,涉及资金4.63亿元,占政府专项预算的17.39%。
健全“习惯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省里过紧日子15条规定,制定全市“过紧日子”具体措施和负面清单,出台并严格执行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作为预算安排的长期原则和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连续两年每年压减部门单位一般性支出2700万元,取消、压减、整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的专项资金1.8亿元。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出台《娄底市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娄底市本级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完善资金管理办法20个,全面夯实管理基础。坚持“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全市203家市直预算部门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对16个重点项目和部门支出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评价总金额18.52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208个,总送审金额44.44亿元,核减金额9.36亿元,核减率21.07%。
持续强化财会监督。巩固拓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成果,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开展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学生营改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等专项检查,认真开展违规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棚户区改造项目、代理记账机构和行业专项整治、违规举债和不实化债核查等各类监督检查20余次,发现并纠治一批违反财经纪律的突出问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娄底财政将聚力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科学管理,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出实招、出新招、出硬招,以财政之“进”促经济之“稳”。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月7日11版)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吴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