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4娄底答卷|娄底市委编委:新时代机构编制评估的创新实践@湖南日报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吴一夫 2025-01-08 15:59:55
—分享—

新时代机构编制评估的创新实践

——娄底市委编委试点开展全国首个地市级全域机构编制管理评估

通讯员 潘 洵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新征程上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湖南省委编办的指导下,娄底市委编委试点开展了全国首个地市级全域机构编制管理评估,遵循机构编制工作四项原则,解决机构编制评估“领导什么”“为了什么”“依靠什么”“服务什么”等四大问题,创新推出编制人口比、编制面积比、编制财力比、机构编制比、职数编制比等五项标准,探索跳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机构编制评估“娄底模式”。

坚持党管机构编制原则,

解决评估“领导什么”的问题

娄底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评估。

评估领导主体责任问题。围绕“编制就是法律”,对各单位党委(党组)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纪律规定的学习情况、以及有关机构编制事项集体动议情况进行评估,看各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评估领导工作重点问题。围绕“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对各单位党委(党组)落实推进机构编制重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看重点工作、规定动作是否落实落地。

评估领导督办整改问题。围绕“突出政治定位,深化巡视巡察”,对各单位党委(党组)涉及有关机构编制方面巡视巡察反馈问题与整改情况进行评估,看问题是否及时整改到位。

评估领导目标取向问题。围绕“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对各单位党委(党组)在实名制数据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看日常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以上共4项指标,计100分,娄底市各单位平均得分99.44分。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

解决评估“为了什么”的问题

娄底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机构编制管理评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准三大导向,突出评估的科学性。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开创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编制人口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编制面积比、“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编制财力比等三大评估指标,采用大数据对比方式,对全省、全国同类地区(同类功能区)同类机构的平均水平进行比对,找到优化编制资源的客观依据,有效解决“拍脑袋决策”“打折扣决策”问题。

遵循一个标准,突出评估的客观性。按照编委会议确定的统一标准,坚持“一碗水端平”,对编制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估。比如,将“机构编制比、职数编制比”与全省、全国同类地区(同类功能区)同类机构平均水平作为客观标准,对机构设置是否规范、职数配备是否合理进行评估,采用高于全省平均则按比例扣分,反之加分的计分方式。共5项指标,计100分,娄底市行政机构平均得分114.41分、事业机构平均得分99.11分。

把握十项指标,突出评估的实效性。紧紧围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坚持履职评价、绩效评价与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对“职能履行、机构设置、编制使用、职数管理、人员管理、编外辅助、绩效考核、单位自评、外部评价、访谈评价”等十个方面进行评估,共10项指标,计100分,娄底市各单位平均得分93.67分。

坚持刚性约束原则,

解决评估“依靠什么”的问题

娄底坚持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原则,统筹联动、科学评估,构建“省级牵头+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第三方实施+专家评审+编委审定”责任机制,确保严肃性和权威性。

把好评分规则“设计关”。成立省市机构编制管理评估试点工作联合课题组,集中“会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对各项评估指标的赋分规则。

把好外部评价“采用关”。组建工作专班,由编委主任担任组长,纪委监委、组织等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集体审核各单位作风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已有结论,作为外部评价赋分依据。

把好组织方式“效率关”。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发“机构编制管理评估与智能决策”辅助系统,搭建数据安全平台,做到“一键”采集信息、“一键”分析数据,“一键”生成报告,实现“评估不见面”。

把好评估结果“审定关”。借助专业机构审,优化评估算法、校正结果偏差;依靠专业团队审,把脉开方;明确编委会议定,按照管理权限分别召开会议,审定评估结果。娄底市委编委会议审定并充分认可评估结果,要求今后采取“全域评+专项评”方式5年覆盖1轮。

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

解决评估“服务什么”的问题

娄底坚持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妥善处理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推动机构编制评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评估服务改革。对评估发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决按照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一揽子”统筹解决,持续优化机构编制调整及使用事项,同时对今后各单位机构编制申请事项,充分考虑本次评估结果,坚决挡住各类不合理的增机构、增编制诉求。

评估服务发展。建立“基本编制+周转编制”管控机制,对超出实际需求的编制,统一转为“周转编制”,推进“腾笼换鸟”,不断满足民生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用编需求,同时根据各单位现有人员的年龄、专业梯次等结构,制定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中长期规划,最大程度发挥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评估服务稳定。对此轮评估发现的问题,统一实行台账管理,分别交办有关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限期整改销号,并构建“专项巡视巡察+日常监督检查+5年1轮评估”监督机制,及时纠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同时坚持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探索完善各行各业机构编制标准,让编制核定有理有据,落实“三定”规定在“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的管理闭环,全程跟踪问效,确保机构编制高质量发展。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月7日11版)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吴一夫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