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钢铁淬火,方显其韧;产业深耕,乃见其强。
在湖南中部,一座以“材料谷”为支点的工业新城——娄底,正用如椽巨笔书写着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这里,钢铁银光与智造蓝海交相辉映,传统工业基地的厚重与新兴产业集群的活力相得益彰。
水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为产品装上翅膀飞向诗和远方;数字孪生工厂,虚拟与现实的双生子演绎智能制造的新范式;招商安商机制,如同精心设计的生态系统,政策阳光、金融活水、人才春风交汇成滋养企业的沃土。
当硅钢电磁效应穿透厂房,我们听见了产业崛起的澎湃心跳。娄底用“材料谷”实践,诠释了“链式思维”的真谛——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是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不是数量规模的叠加,而是产业生态的重塑。
这方热土正在证明:最好的招商投资,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投资娄底,既是抢进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更是共享中部崛起的时代红利。
解读娄底招商磁场,探寻湘中投资盛景。湖南日报、新湖南特开辟《投资娄底》栏目,以飨读者。
【正 文】
借力东风好扬帆
——娄底深化改革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昕玥 通讯员 张滔 刘琼 潘金枝
一份授权放权清单,将投资决策权归位于企业,大大提升企业投资决策效率;一支20亿元的产业基金,撬动高科技企业跨越千里落户湘中;一座“人才超市”,精准匹配千名技术骨干……
娄底市国资委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深化创新、强化监管,重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提质、保障产业稳健,推动产业向“新”转型。
根据2024年末快报数据,8户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87.66亿元,同比增长11.67%;净资产214.28亿元,同比增长8.92%;净资产收益率2.4%,在全省各市州中排名第二。娄底市国资委紧扣“服务者”定位,书写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篇章。
聚链兴产强磁场
产业与资本“携手并进”
去年,作为“材料谷”基金首个基金招商项目的深圳扑浪量子半导体公司,最终选址落户娄底经开区,进一步拓展娄底产业生态圈。
扑浪量子的落地,得益于一支“小而精”的基金强势出击——娄底市兴娄产业投资基金由娄底市创发集团下属湖南昆石基金与湖南兴湘集团联合设立,组建规模达2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
娄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和特色产业基金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基金招商的“葡萄串效应”持续显现。娄底创发集团旗下子公司百通公司已投放贷款45笔,共计2.3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71万元,利润总额847万元。
资本加持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娄底城发集团全年承建、谋划基础设施及经营性项目26个,获批政策资金补助2.071亿元,完成投资28.37亿元;代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医一院娄底医院项目,提前56天全面完成57万立方米场平工程、1000根桩基工程,6个月全面实现26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封顶,获评优秀省重点建设项目;城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成功取得工信部牌照,全链条供应废钢、煤、铁矿石等材料近80万吨,实现营收14亿元。
资本变现能力提升的同时,风险防控也在强化。面对转型压力,娄底市万宝投集团2025年一季度筹措资金1.78亿元,推进融资项目5.8亿元,同步偿还利息1.14亿元,严守债务底线;市国资委同步构建“防风险”长效机制,出台《市属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20余项制度,为产业投资决策、资本运营等提供遵循。
科创协同发展
技术转化“破茧成蝶”
2024年10月16日,娄底市“三电”产业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由创发集团与中南大学共同组建,旨在深化本土企业与高校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线转化,将有力推动娄底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释放“三电”产业千亿级规模潜力,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时,娄底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娄底“材料谷”科创中心建设,联合世界陶瓷科学院林华泰院士科研团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打造国内一流的先进陶瓷行业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吸引国内外研发团队来娄实现成果转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
娄底深化校企联动机制,与3所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开展研学4000人次,积极拓展低空经济新业态。依托桥头河机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打造低空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通航产业建设,吸引多家通航企业入驻,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人才生态激活创新动能。依托湖南湘中人才集团,娄底上线“人才超市”,一网整合1712家企业需求,注册总人数2.1万,办结人才业务1210笔,人才供需撮合成功匹配近千人;打造娄底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场地+服务+资金+资源”的孵化模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生态流程再造
精准服务构筑“发展暖巢”
“三张清单”划清权责——接连出台的娄底市国资委监管事项清单、重点监管事项负面清单、授权放权事项清单,厘清出资人权责边界,将投资决策权归位企业,同时为融资担保、资产交易划定“跑道”;
主业聚焦“瘦身健体”——出台《娄底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重新核定市属国企主业辅业,开展专业化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本配置,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实业集中;
分类考核精准施策——娄底修订《娄底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分类考核,让企业轻装上阵,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
“金融超市”量身服务——通过“金融超市”平台,企业一键获取各类政策,实时发布融资需求,精准匹配信贷产品,快速获得线上融资,平台现已入驻金融机构27家,入驻企业6.76万户,上线金融产品235款,累计授信557.77亿元,累计放款474.4亿元,企业获贷平均时长缩减至7天。
闲置资产高效盘活——开展闲置低效资产“降闲提效行动”,拓宽资产盘活渠道,处置标的物24项;娄底市万宝投集团清理闲置土地,申报土储债地块17宗,京和检测站地块已成功摘牌,并签订成交确认书。
……
娄底市国资委持续优化监管,推动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以精准高效的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在产业布局上,国资力量聚焦“材料谷”战略:成立娄底市铁投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材料谷”铁路专用线建设;组建娄底市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推动“数字娄底”建设;投资2610万元布局半导体高分子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扎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佛山市绿智电机设备有限公司快速入驻,投资成立娄底三电金属实业有限公司,落子年产1000万台高效电机及配件数智化工厂项目,绿智电机系家用类电机行业领军企业,已开发800余项规格各异、性能卓越的电机产品,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6月27日11版)
来源:新湖南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