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三湘大地上“新”字频现。以“新”为起点,以“质”为关键,落脚于“生产力”,湖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创新精神,融入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国际在线湖南频道特推出年终系列报道——《新质生产力在湖南》,深入探访湖南在各个领域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探索与创造性实践,见证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与新兴业态的破土而出。
国际在线湖南报道(记者 周雨晴):临近年底,寒风中的湖南新化大地,却涌动着一股暖流。林下,工厂车间,到处洋溢着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一箱箱标注着“新化黄精”的产品,穿梭在全国的物流网络中,将这份自然的馈赠带给千家万户。
新化自古以来就有采挖、种植和食用黄精的习惯。据1989年第三次中药材资源普查显示,新化野生黄精面积就已达110万亩。2017年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采挖的一株野生黄精重达60多公斤,为新化县野生黄精之最。
这些年,新化加快推进黄精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完善了黄精产业的生产链条。
种植:制定多个湖南省地方标准
驱车前往新化县的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沿途平地公路与山中隧道交错。随着车辆深入,绿植愈发茂密。这里不仅是新化的热门打卡地,也是新化多花黄精的主要产区。
位于山下的槎溪镇油坪溪村,山高林密,人均耕地面积稀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然而,通过林下空地种植黄精的模式,农户在零投入的情况下,每年每亩地种植黄精可获得400至600元的红利。
说起这一转变,新化县颐朴源黄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朴源”)董事长邹辉全程见证了家乡的变化。2009年,25岁的邹辉抱着改变家乡经济困境的想法,决定回乡发展黄精产业。
家乡黄精虽多,但多数是野生黄精。“野生黄精生长环境较为特殊,多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阴湿山坡林下,生长周期较长,采摘难度大,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产量有限。”邹辉坦言,不仅如此,有些黄精因为生长环境恶劣或采挖时损伤严重,导致其药效和营养成分大大降低。
邹辉决定从种苗下手,开展黄精林下仿野生栽培。也就是在那一年,新化在全国率先开展黄精林下仿野生栽培,2014年,新化完成多花黄精种子繁育及林下栽培技术科技成果鉴定,并在全省推广示范。
优质种苗在新化的四面八方播撒。新化涌现出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打造了一批重点育苗示范基地,形成了以石冲口、槎溪为中心的南部片区,以炉观、文田、天门为中心的西部片区,以大熊山、圳上、荣华为中心的北部片区种植基地格局。新化县已成为全国多花黄精最优质的种植育苗基地。
黄精标准化种植基地 供图 新化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至今,新化县黄精种植面积达12万亩,通过山地租金、就业薪金、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12万人受益,覆盖2万多户、4万多脱贫人口。
如今,新化县制订出台了《多花黄精栽培技术规程》《新化黄精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等多个黄精省级地方行业标准,多花黄精林下栽培与种子繁育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推广林业科技成果100多项。
加工:产业实现智能化、高端化
黄精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回乡发展。
“80后”孙翟翎,就是其中一员。
2020年,孙翟翎从父亲手中接过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时,黄精的加工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九蒸九晒的传统炮制工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九蒸九晒的黄精 摄影 周雨晴
“使用传统工艺进行蒸晒,温度过高易产生焦苦味,温度过低则蒸不透,而且单次蒸制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不同的锅蒸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不一样,难以稳定。”孙翟翎回忆。
现代化杀菌 摄影 周雨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孙翟翎决心将工厂进行现代化升级,以“专精特新”为目标,提高黄精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车间已经实现了黄精加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走进生产车间,只闻黄精味,而未见其面。“它们都住进了现代化厂房。”顺着孙翟翎指的方向,车间内身穿银色外衣的机器里全装着黄精,这些机器连接着粗细不同的管道,从黄精原材料进工厂,再到黄精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在新化,这样的现代化工厂不在少数。
天龙山下的现代化工厂 供图 受访企业
石冲口镇是新化县黄精种植重镇,位于天龙山脚下。“在九蒸车间里,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温控技术,能够精确地将蒸制温度控制在摄氏度级和秒级,大幅缩短了单次蒸制时间,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新化天龙峰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龙峰农林科技”)董事长刘智介绍。
将黄精蒸制温度时长控制得精准,刘智费了一番苦心。“每个原材料的软硬度不同,人工可以灵活筛选,但机器却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过程。”
生产车间内景 供图 受访企业
设备调试的日子,充满了艰辛。白天工作,晚上调试,一调就是一宿。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让团队几乎失去了耐心。但每当看到出厂的产品更加精细,刘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目前我们用的是集中供应蒸汽,将单次蒸制时间缩短了1至2个小时,同时一次能蒸出5至6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仿阳光晒场 供图 受访企业
在晒制环节,该公司对传统烘房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仿阳光烘房将原本需要2至3天的烘干时间缩短至1天以内,使黄精产品更快走向市场。
放眼新化,现代化黄精加工产业园共计占地110亩地,黄精产品加工实现智能化、高端化,年生产加工黄精及其产品达8000余吨。
不久前,2024年新化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在天龙峰下宣布开工。净化升级、产线设备扩张、工艺标准化生产……新化的黄精标准化工厂还在不断扩大。
产品:勇于创新,大胆突破技术瓶颈
“黄精奶茶很好喝,店里环境清幽,强推!”“新化新开的‘中药奶茶店’,味道也太好了!”“谁说我们这届年轻人不养生?这不就来了吗。”在社交平台上,记者搜索发现,陆续有消费者分享在新化最新推出的黄精中药奶茶。
这是新化黄精产业跨界进入新赛道的一次创新尝试。
“黄精”主题中药奶茶馆 摄影 周雨晴
位于新化县枫林街道的慕雪轻颜中药奶茶店,是新化县首家以“黄精”为主题的中药奶茶馆。据店长周菲介绍,这是天龙峰农林科技开发的黄精衍生茶饮,店内专用黄精命名的奶茶共有3种,臻选九蒸九晒优质黄精,研发了黄精萃取液、黄精末、手作黄精珍珠,采用原叶茶和优质牛乳,口感独特,手作黄精珍珠Q弹有嚼劲。
这种兼具传统中药养生理念与现代奶茶风味的饮品,征服了众多消费者的味蕾。店铺紧邻着天龙峰的黄精售卖门店,顾客在等待的同时,还可以学习黄精知识。
《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中国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8.7%,“药食同源+滋补类”成为新生代消费选择。
“我们的中药茶饮是根据‘药食同源’概念打造的,专门针对年轻消费者。”周菲介绍,店内还根据现代饮品文化发展趋势,开发融合中药、茶饮品。“我们也希望通过中药奶茶这一新‘赛道’,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接触黄精这一中医药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化大力鼓励本土企业勇于创新,大胆突破技术瓶颈。除了黄精奶茶,在新化还有黄精片、黄精茶、黄精丸、黄精酒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
在产品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新化黄精与市场的接触越来越深入。目前新化从事黄精加工的主要企业有15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实现综合产值18.1亿元。
2024年,新化黄精获评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称号,是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黄精公共品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吴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