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乡十甲村樟树组的梁晓中和谢素莲夫妇起早贪黑做木活、做裁缝、开木器店20多年,家无存款,乡下的住房是1983年建的旧房子。夫妻俩这么多年的辛苦所得都化作了孩子们的“教育投资”。随着小儿子梁涛今年高考文科分数达到580分,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如愿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
7月14日,当记者走进梁晓中在民主街的出租房时,老二梁峰正在洗碗,假期里,懂事的三姐弟为了减轻母亲的工作量,家务事各有分工。梁峰在长沙理工大学读大二,懂事的他在大学里也是勤奋有加,一有时间就钻进学校图书馆,阅读与所学的交通运输专业有关的书籍。高考时,他第一次考上了二本,自己不甘心,觉得没有发挥好,想复读,他把想法和他爸妈一说,他爸妈二话没说,支持!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想着爸妈每日的辛苦,和对他们学业的支持,梁峰进了大学还是很刻苦,有考研的打算。
老大梁莎从衡阳师范学院毕业后,正在湖南大学读研究生。为了给弟弟“淘”到好书,梁莎一般是读完电子书后,再决定是否去买回来。书柜里除了《史记》、《看见》、《皮囊》等三人“共享”书籍外,《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则是老三梁涛喜欢看、买回来的。梁涛喜欢通过伟人的书籍去“看”伟人的思想和足迹。
让梁莎印象深刻的是,在几年大学生活里,她妈妈和她打电话,最后一句话总是“现在什么事都不要你们管,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在她的眼里,妈妈是“好伟大的”。今年3月,外婆突然中风,妈妈要照顾外婆,弟弟梁涛是高考冲刺期,每天要做饭送饭到学校,又不时要帮衬木器店生意,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忙累成这样,梁莎从没有听到过母亲的一句抱怨,一句牢骚。
7月底,作为湖南大学志愿者,梁莎将赴韩国光州广域市孔子学院进行为期10个月的任教。对于即将远行的女儿,梁晓中、谢素莲内心更多的是欣慰。
20多年把儿女们抚养成人,培养成材,梁晓中感觉自己的身体是大不如从前了,手痛,筋骨痛,身体有了疾病也没时间、舍不得钱去治,一年365天里除了春节能休息一个星期外,其余都是凌晨五点多起床,不到晚上九点不收工。“我们晚上都是九点多吃晚饭,孩子他爸有时太疲劳,一餐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梁素莲心疼地说。
为了让儿女们上学经济无忧,夫妻俩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故事”,梁晓中从不打牌浪费时间和一分钱,夫妻俩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出租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由于这许多年的辛苦所得都投资在孩子身上,他们一直在外面租房子住。2008年盘下现在的木器店后,夫妻俩更忙了,梁晓中经常利用空闲时间自己做木活,所以每天忙完,身子就像散了架一样。睡一觉醒来,梁晓中一想到三个“争气”的孩子,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他不无自豪地说:“别人都喜欢比富有,我也一样很‘富有’”!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李青平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