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认真贯彻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紧盯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抓紧抓实“五个第一责任”,深入推进“五个到户”,组织全市80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入村进社区,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火热高潮。
拉好第一责任网,党员联系到户“听民意”。持续完善领导干部联村、党员干部联网格、村党组织成员联屋场、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户责任网络,市乡村三级党员干部齐动员,每名党员联系5户以上群众,注重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监测户、信访维稳户、低保兜底户、重病重残户、空巢老人户、留守儿童户、烈属军属户等特殊群体的紧密联系。逐户发放“党员联系卡”,长期不在家的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工作启动以来,全市271个网格党总支、811个网格党支部、1790个网格党小组云集响应,首轮共联结4.8万户群众。
做好第一责任事,民情走访到户“纾民困”。结合日常联系和入户走访,了解掌握所联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反映诉求事项、急需解决问题、帮扶落实情况等,重点做到“五必访、五必记”,即红白喜事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变故必访、矛盾纠纷必访、意外灾害必访,生活困难必记、致富难题必记、邻里纠纷必记、意见建议必记、信访问题必记。对能当场解决的即时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反馈给村镇和相关责任方,及时受理,妥善处置和答复。三甲乡党委积极推进“五到户”工作,新玉峰村利用村规民约修订契机,联户党员逐个上门收集群众意见,将群众反馈的意见逐条记录、筛选,最终利用墙体手绘画把村规民约具象化,制作图文并茂的墙体手绘宣传画60余副,打造成民心所盼的“文化长廊”,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进行学习熏陶,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拧紧第一责任链,政策落实到户“惠民生”。联户党员干部对所联系户可享受的政策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向群众宣传政策、发放政策明白卡,引导群众及时进行办理,让群众在政策红利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村(社区)党组织要按季度收集汇总党员走访情况,上报乡镇党委,同时要注重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及时将情况反馈给联户党员干部。乡镇党委每月汇总本辖区实际情况,建立民情清单,对应落实而未落实的政策及时掌握相关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统一向市直部门反映和申报,推动政策落实到户、落实到人。
增强第一责任力,产业发展到户“助民富”。联户党员干部根据所联系户产业发展情况,帮助提供技术、项目选择、扶持资金、市场销售等方面信息服务,着力帮助分散经营的农户对接上合作社,帮助缺乏技术的农户对接上专家,帮助缺乏资金的农户对接上金融机构,帮助缺乏销售渠道的农户对接上市场,切实解决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林文力副市长在茅塘镇光阳村调研涟源“一县一品”柑橘产业过程中,听到群众反映柑橘栽培难题,迅速行动,搭桥引线,引进柑橘专家服务团,由湖南省农科院8名柑橘栽培专家每月来涟源进行一次技术指导,对300余户种植大户开展专题培训,指导解决密植、挂果、甜度等各类问题百余个,培育“土专家”36人,帮助解决群众难题,优化柑桔产业布局,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把8万亩柑橘产业打造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树牢第一责任心,精准服务到户“聚民力”。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针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力所能及帮助解决衣、食、住、行等方面问题。10月以来,杨市镇创新推进“五到户+屋场”,依托联户党员收集民情民盼,利用自然村组、屋场、院子为阵地,邀请法律工作者、村民自治机构、五老人员、族老或有威望的乡贤、坚持正义热心公益的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召开63余场“屋场会”,化解邻里矛盾纠纷38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2个,将村级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扶逸焌)
来源:涟源市委组织部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