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涟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说明

编辑:石成 2016-03-17 12:17:55
—分享—

     涟源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16日)

  一、《纲要》编制过程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市加速转型、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订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事关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2014年10月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拟定12个重点课题和20个专项规划。2015年3月中旬至10月下旬,先后对规划编制重点部门进行走访调研,收集专项规划和课题研究成果,并着手开展规划基本思路拟草工作。11月初至12月底,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和娄底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2016年1月中旬,根据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形成了《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1月下旬,通过电子邮件将征求意见稿发送至各乡镇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书面征求意见建议159条;《纲要》起草组全面汇总、逐条分析、充分吸纳,进一步修改完善。1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2月2日市委常委会议、3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议分别对《纲要》进行审查,并原则通过。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学龙书记、建明市长等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工作调度会和专题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就“十三五”指导思想、发展定位、目标任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讨论,就“十三五”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市政协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协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此同时,坚持开门编规划,积极引智借力、广纳贤言。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把握新常态,共绘新蓝图”专栏,发布“十三五”发展战略有奖征集公告,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为“十三五”献计献策;邀请北京金必德研究院的规划专家来涟调研并举办专题讲座。可以说,《纲要》形成的过程,是认真总结过去、全面规划未来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的过程,是高度统一思想、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

  二、《纲要》基本框架

  《纲要》编制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建议》精神,采用“篇、章、节”三级表述,共6篇13章50节48000多字。

  第一篇主要是总结“十二五”发展成效,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二至五篇对产业体系、城乡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改善等四部分进行了重点谋划,力求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与现实可行性。一是构筑产业发展新体系。主要是以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焦点,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新型工业;以精细种养业、精深加工业、精美休闲农业、精品农业园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以旅游休闲养生为发展方向,整合资源优势,强化服务功能,发展生态服务业。二是塑造城乡发展新格局。主要是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核心,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发展方向,构建“一心、三轴、多点”的城镇发展布局;以“适度超前、优化布局、完善网络、保障有力”为目标要求,建成配套完善的交通、信息、能源、水利“四张网”基础设施体系。三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从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巩固生态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化发展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五个方面阐述。四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重点阐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六篇主要是如何保障规划实施。一是深化改革创新,释放改革发展红利。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深化要素供给侧改革。二是完善保障机制,推动规划全面实施。主要从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规划衔接融合等方面阐述。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发展战略定位。《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打造“三区两基地一中心”,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先行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省应急产业基地、全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区域性旅游休闲养生中心。“三区两基地一中心”既与“十二五”规划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三区”是宏观战略层面的定位,主要是考虑充分发挥已有政策优势: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涟源是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市。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转型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产业升级引领经济社会转型,把解决好结构、环境、民生三大问题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多措并举,在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治理初见成效,2014年被评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优秀城市。“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加大转型发展力度,努力探索实践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转型工作经验。

  ----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先行区。涟源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81个贫困村14.98万贫困人口,扶贫脱困任务艰巨。特别是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强化扶贫举措,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到2019年100%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率先在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县市中脱贫摘帽。

  ----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涟源是全省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型城镇化不仅蕴藏扩容提质的发展空间,更面临极为难得的政策机遇。要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目标,坚持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发展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着力提升城镇品质,走产业融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两基地一中心”是产业发展层面的定位,主要是考虑突出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全省应急产业基地。依托我市装备制造、煤炭机械、轻工化工以及矿山救援等基础优势,结合国家、省应急产业布局和需求,培育和引进应急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经开区应急产业示范园,重点发展矿山监测预警、矿山预防防护、矿难处置救援、应急物流及应急服务类产品,逐步形成种类齐全、产业链完善、具备一定规模的应急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全省应急产业基地。

  ——全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以省第三轮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建设为契机,依托特色农产品传统和基础优势,以“互联网+”为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优势企业向产业园集中,围绕肉类、菌类、果蔬、粮油及特色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扩大种养规模、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嫁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努力建设全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区域性旅游休闲养生中心。涟源是省旅游强市,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十三五”期间,要整合湄江国家地质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杨市湘军故居和三甲古村落等特色旅游资源,坚持高起点规划,差异化发展,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山水围城、激情湄江、养生龙山、湘军故里”旅游品牌,全力建设区域性旅游休闲养生中心。

  (二)关于指标体系设置。按照国家和省、娄底市“十三五”规划精神,根据全市“三区两基地一中心”的目标定位和“加速转型、加快发展”的总基调,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纲要》提出了三大类28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9项,主要体现发展预期和宏观引导;约束性指标9项,主要体现政府履职和硬性约束。其中,“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15:49:36;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三)关于城镇空间布局。《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抓住列入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的契机,贯彻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以点带面,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构建“一心、三轴、多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布局。“一心”,即中心城区。要继续实施“东进北扩西拓南完善”计划,全面推进中心城区“一路、一区、一带、一园、一体”建设,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步伐。“三轴”即沿娄底大道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沿国道207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沿省道210的西北至东南发展轴。“多点”即因地制宜确定全市各乡镇发展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加快高速公路节点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产业发展特色镇建设,推动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的态势。

  (四)关于重大项目支撑。“十三五”重大项目是《纲要》蓝图如期实现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429个,总投资1103亿元,期内投资1050.8亿元,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