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长才
涟源是农业大市,在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学以致用,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全市农业发展。
一、始终坚定政治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高扬的旗帜。正像习总书记讲到的那样,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梦,我的梦。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基层农业部门负责人,只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站稳脚跟,才能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新的建树、新的作为。
二、牢牢把握工作重心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涟源作为农业大市,要想有发展、有突破,早日实现农业强市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要粮食生产常抓不懈。涟源作为全省产粮大县及粮食生产先进县,发展粮食生产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保住在全省的粮食生产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任务艰巨、难度不小。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把遏制耕地抛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应用普及先进栽培技术、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举措,扎实推进工作开展。二是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多线广,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重点抓好生产资料投入、生产环境安全、产品检测“三关”,抓紧建立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三是要加速现代农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几年,我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粮油、果蔬、畜禽、中药材”四大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涟源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经开区农副产品加工园等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离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一定距离。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举措。尤其是在“名特优”农副产品的开发上,要扩大规模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建设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提高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园区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现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壮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整体建设水平。
三、狠抓作风建设
干部作风,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良好的作风,是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期间,对干部作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绝不能抓抓停停、刮一阵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总书记为我们的党风政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总要求。作为一名农业干部,作风建设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我要在带好头转变作风、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的同时,在农业局建立健全弘扬良好作风的机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真正把作风过硬的干部选拔上来。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要通过改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为促进涟源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