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民族的东西代代相传——记省级非遗传承人罗立新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星群 梁承悦 编辑:石成 2024-04-03 14:58:52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29日,省级非遗传承人罗立新在城区双江小学、民主小学、阳光家园残疾人艺术团,以及湖泉镇川门村开展一天的打击乐教学后,回到家时已是华灯初上。虽然一身疲惫,但罗立新依然成就感满满。稍微修整一下后,又开始为第二天的教学精心备课。

18.png

“民族的东西得到了更多家长、村民的认同,也有了愿意接棒传承的青少年粉丝,我每天开心地忙着。”罗立新说。

罗立新的父亲罗台萼是原市湘剧院久负盛名的打击乐专家,罗立新自小受艺术的熏陶和父亲的教导,得以传承父亲民族传统湘剧打击乐的精髓和“真传”。1980年,罗立新考入涟源湘剧院,担任司鼓、打击乐工作,至2016年退休。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了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湘剧,让湘剧乐器后继有人,罗立新把“非遗”传承作为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 她带着乐器走进校园,走入社会。

19.png

涟源市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是我市一家专门护理智障、肢残残疾人,为他们改善生活品质的托养机构。家园里有20余人热爱艺术。负责人陈斌想,“要达到较高水准,需要有一个专业的人士来指导才行。”有人推荐了刚退休的罗立新。

罗立新一听说是残疾人群体,立马就高兴地答应了,罗立新来到了阳光家园,开始了异常艰难、辛苦的教学之旅。

一个简单的锣鼓敲击动作,正常人几次几十次可能就学会了,可面对一群智力有障碍、肢体残疾不协调的学生,罗立新有时得教上几百上千遍。又说不定这时学会,等下又走样。艺术团里的刘力形智力有障碍,罗立新手把手教他打钞,起初教时,刘力形总是手把手教的这一会打得好,离开又打乱了,罗立新只好又一遍遍示范一遍遍教。艺术团13名骨干都是罗立新这般不厌其烦“磨”出来的,她从来没有一句牢骚、一句怨言。

“机构说要和罗老师结算一下教学费用,被她一口拒绝了。”陈斌说。这么多年来,罗立新始终秉承公益原则,有些地方看她舟车劳顿,想给点辛苦费,都被婉言谢绝。罗立新就这样高兴地打着“义务工”,把民族传统艺术,“复制粘贴”给热爱艺术的特殊群体和青少年。

20.png

2016年以来,罗立新先后为涟源市长春联校、民主学校、双江学校、新新学校、行知中学、蓝田镇中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伏口镇花鼓戏艺术团、娄底一中、双江小学等 40多家学校和单位,免费教学湘剧打击乐艺术课3000余节,参训学生达3万多人次,深受广大师生、村民的欢迎。

地处偏僻的湄江长春联校的学生酷爱打击乐,罗立新知道后主动提出给孩子们免费传授。每周五,她乘坐近两个小时的中巴车,再徒步半个多小时山路赶去上课。为了让“非遗”走进校园,无论天寒地冻,不管炎炎酷暑或身体不适,她从不间断。有一次,她在去长春联校途中不慎摔伤了脚,她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坚持赶去上课。

由于同样的信念和执着,2023年,罗立新身体出现一点毛病,在湖南湘雅附二医院做了个小手术,先天下午手术完,第二天上午出院。回到家的第二天又赶去学校上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12月,长春联校打击乐组参加娄底市第三届“非遗”成果展比赛获一等奖。2021年新新学校打击乐组参加娄底市第四届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暨非遗展示展演获优秀节目奖;2022年长春联校、民主学校打击乐组参加娄底市第四届非遗成果展获一等奖;2023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司鼓为题材一一《看不见的鼓者》“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 短视频大赛,获湖南省一等奖、全国特等奖。

21.png

罗立新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级雷锋标兵;2021年被评为湖南省文化志愿者先进个人、娄底市优秀传承人、涟源市第六届道德模范。2022年、2023年被评为娄底市传承人名师、涟源市老科协先进个人。2023年被评为湖南好人、湖南省最美文旅志愿者先进、湖南省第三届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先进、娄底市高层次人才。2023年12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罗立新知道这不但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责任。为了与时俱进,她有时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以一种“艺无止境”的态度,去外地、省城向前辈和名家求教,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罗立新是女承父业,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不停付出和奉献。如今,女承母业,其女儿杜超也耳濡目染,经过努力成为了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一名演员兼主持、歌手,也是涟源市级非遗传承人,一代代生生不息,让罗立新颇感欣慰。(记者 肖星群 梁承悦 通讯员 刘稳)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星群 梁承悦

编辑:石成

本文链接:http://www.hnlyxww.com/content/646848/95/136990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