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涟水网评】人才振兴重在“实”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谢亮 编辑:石成 2021-08-12 10:06:49
—分享—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坚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毋庸置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受虹吸效应影响,长期以来,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进而导致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窘境,教育卫生、农林牧业、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尤为紧缺。即使近年来国家政策与财政资金大力倾斜,但与城市相比较,农村无论是资源、机遇,亦或是发展空间,均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不管是招才引智、管理服务,还是人才培养,都需注重一个“实”字,做到立足实际、多出实招,力求实效。

引才要立足实际。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各地区发展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对于人才的需求肯定也千差万别,因此绝不能“邯郸学步”,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摸清人才需求底数,做到“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比如,想发展农业,就应该着重引进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想发展旅游业,就应该着重引进景区建设和服务人才;想发展工业,就应该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环保人才……只有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然后以发展为导向,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引进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其智力支撑作用,也不至于一边缺人才,一边又引而不能用,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还应根据需求量的大小和人才供需关系确定是招才还是引智,如果需求量不大或招不进来,亦可通过双向挂职、支教义诊、专家智库等方式柔性引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留才要多出实招。要突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广泛开展爱国奉献教育,把各类专家人才的个人梦想、价值追求与涟源发展任务、奋斗目标结合起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定期组织开展专家走访慰问、考察休假、问计问策、座谈交流等活动,不断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事迹的广泛宣传,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对在长期奋斗在一线的专技人才,应实施职称评聘优先、人才工程评审指标单列等政策,在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为人才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解除后顾之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确保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育才要力求实效。本土人才山亲、水亲、人亲,更容易定得下心,扎得下根,应当做为乡村振兴人才主力军来培养打造。要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对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现场教学、“订单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全面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着力补齐乡村专业人才短板。对镇村干部,特别要加大外出观摩学习力度,多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先进地区,尤其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经验典型的地方参观学习,使其迅速开拓视野,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针对人才缺口类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采取定向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师范生、特岗教师、乡镇卫生人员、农技人员的招录力度,为乡村振兴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育好的同时更要用好,对筛选出的可塑之才,通过不同工作任务安排、确立不同目标方向进行培养,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在更匹配的平台上、更合适岗位上大展身手,更精准地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中共涟源市委组织部 谢亮)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谢亮

编辑:石成

本文链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1/08/12/97726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