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记涟源市人大代表、安平镇留石村党支部书记刘兆社

涟源市人大代表、安平镇留石村党支部书记刘兆社
留石,安平镇的一个贫困山村,从前,这里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十年九旱,贫穷落后。如今,走进这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风光奇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哗哗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水泥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岭,闭路电视映照出山民的笑容……目睹这惊人的变化,村民们无不感激地称赞市人大代表、留石村党支部书记刘兆社是为民造福的山乡致富“领头雁”。
刘兆社原来是个教师,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毅然弃教从商,先后创办了4家企业,已拥有固定资产上亿元,为国家创利税3000万元;共安置农村剩余劳力1000多名,其中下岗职工150人。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先后慷慨解囊捐资500余万元,建乡村校、筑兴教桥、修兴教路、设助学奖、帮贫困生。共捐款援建10多所乡村学校,资助21所农村学校和村庄打井,扶助了100多个贫困户。他设立的“刘兆社助学基金”,已帮助了60多名特困学生上学,其中11名已完成大学学业。他组织全镇20多名社会贤达联名发起成立的“涟源市培兰扶贫助学基金会”,共捐集到资金200余万元,已扶助特困学生和失学儿童1100多名。他的感人事迹,中央、省、娄底、涟源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成为闻名遐迩的捐资助学模范和社会慈善家,获“湖南省首届慈善事业奖”,先后当选为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多届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娄底市、涟源市捐资助教模范,娄底市优秀人大代表、奔小康示范户、十佳杰出青年能手和涟源市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首届“十大新闻人物”、“十大助教模范”、“十大慈善家”和“十大爱心人物”。
忠实履职,乐当群众代言人
刘兆社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特别是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忠实履行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积极为民代言,参政议政。涟源城区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刘兆社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且在市人大会议上多次提出议案,引起了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展了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涟源的城镇化发展很快,但城区道路一直没有红绿灯,导致交通不畅。刘兆社又是第一个在人大会上提出要在城区交通要道和广场设置红绿灯议案,引起了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同。市政府投入巨资在蓝田城区交通要道和广场设置了红绿灯,确保了城区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车畅其流。
近几年来,刘兆社还提出了关于社会治安、农民负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电价、农村财务管理、公路建设、城镇环境建设等一系列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得到了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为了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刘兆社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并免费为村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提供致富信息。他十几年如一日,为本村及邻村的村民赠订《湖南日报》、《湖南科技报》以及一些科技方面的资料。
捐资助教,爱如春雨润山乡
刘兆社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不忘一个人大代表的责任,热心支持教育事业,先后投资10多万元,将村里5条通往学校的烂路进行彻底维修,并将两处破烂不堪的路段进行路面硬化。昔日坎坷不平的泥泞道,如今成了一坦平整的“兴教路”。
留石村学校门前有条河,曾几次发生学生过河被洪水冲走的惨剧。刘兆社在煤矿负债重重的情况下,从银行贷款将桥修好。后来,他的企业扭亏为盈,手中宽裕一些了,他又捐款近2万元,修筑了一条“三五桥”。1998年,他又捐款近万元,修建了一座宽敞的“新建桥”,彻底消除了小学生们过河的安全隐患。
刘兆社,人民满意的好代表、留石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他正带领全村人民向着富裕,向着希望,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美好的前程跨越!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杨卫星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