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撑起爱的蓝天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吴晓明 编辑:石成 2016-11-27 08:55:34
—分享—

副标题:——记市政协委员、市救助站站长李德瑛

  

 

  市政协委员、市救助站站长李德瑛(前排右一)

  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市救助站先后荣获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全国民政系统“家家行动”优质服务品牌,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文明救助站、省工人先锋号、娄底市文明单位、娄底市第三批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这些奖牌的背后,凝聚着以站长李德瑛为首的市救助站全体干部职工的汗水和心血。李德瑛今年被娄底市记个人三等功,连续两年获得市民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争取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

  为了做好未成人(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工作,以李德瑛为首的市救助站一班人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救助管理工作和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构建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未成人(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工作大格局。二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工作的多个规范性文件。三是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市救助管理站配置为副科级全额拨款单位,机构编制12人,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有专门的办公大楼,组织有力,保障到位,形成了对未成人(留守儿童)救助管理工作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的机制。

  健全保护体系,加强关爱救助

  李德瑛带领全站一班人坚持以健全保护体系为切入点,致力“四大体系”建设,加大关爱救助力度。一是建立完善监测预防体系。建立了留守儿童数据库,及时排查,精准建档,做到不留死角盲点。对留守儿童实行困境分类及五级风险等级评定,便于因人施策,及时处置有关问题。平台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核实和更新。目前,通过日常动态排查,已对1285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建档立卡。二是建立起“家庭切实履责,村民自治约束,政府依法治理”的留守儿童监护保护体系,加强家庭监护责任,确保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的关爱和保护。三是建立健全教育关爱体系。依法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完善落实帮扶制度,实行双线联系帮扶制度,建立学校、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信息沟通机制,确保校内、校外帮扶无缝链接。四是建立健全救助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多方位、广覆盖、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救助保障体系。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要求当地政府切实加强保障;对实施临时救助后仍然无法解决困难的,及时启动“救急难”机制,整合资源进行救助;对无监护人、家庭困难的给予特别的帮扶和救助,履行政府托底职责。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仁爱帮扶”、“阳光助学”和“微心愿”等志愿活动,共帮扶了4860名生活困难、生存困境、成长障碍的留守儿童。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发动600多名“爱心志愿者”担任“代理家长”,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适时启动临时监护庇护,依法申请剥夺监护权力,对监护权缺失和家庭暴力行为形成震慑作用。通过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实施跟踪问效,强化工作责任

  为进一步做好未成年(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工作,切实落实好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责任,真正形成工作合力,李德瑛争取市委政府重视,出台了平时督促检查和问责两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督促检查。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将其对作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乡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问责查究。明确各相关市直责任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辖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负责人。并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体系,出台了专门的责任追究办法。通过法律和纪律手段,促进全市上下用实实在在的作风和扎扎实实的工作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用爱心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撑起了爱的蓝天。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吴晓明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