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保障民生促和谐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李新堂 编辑:石成 2016-08-28 16:06:09
—分享—

副标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建工作纪实

  

 

  市人社局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及作风建设教育

  近年来,市人社局党组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建设幸福涟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人社局党组连续多年被市委表彰为优秀领导班子。该局先后被评为“全省劳动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文明窗口;省级卫生文明单位、省级文明窗口单位;娄底市园林式单位,还多次荣获娄底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为民办8件实事先进单位;劳动监察局被评为全省劳动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和湖南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

  丰富党建载体,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市人社局党组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主动顺应群众期盼,始终立足民生为本,坚持人社人为人民工作理念,着力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狠抓惠民政策落实,坚持把为民办实事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近年来,市人社局党组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了“人社人为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号召全体党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企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党员干部大走访、人社事业科学发展大调研、党的政策大宣讲、信访积案大攻坚、改善民生大行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群众工作、建设扶贫等工作开展如火如荼。

  近年来,人社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示范岗”、“优质服务窗口”创建评选活动,通过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思想情操倡导和培育为民服务新风尚。设立道德讲堂,开展了向道德模范和身边的好人学习活动,在全局形成了学先进、创先进的生动局面。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创文、文明劝导等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党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为民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抓基层打基础,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市人社局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树立大抓基层的导向,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2013年6月,党组对党总支及下属8个基层党支部统一进行换届选举。总支和各支部党务工作者全部按要求配齐配强。

  积极创建“三型”党组织。以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在人社系统基层党组织中大力开展了服务型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党组织严把党员入口,注重发展对象培养和考察,确保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党员教育上,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制定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及时性。各基层党组织注重做好关爱服务党员工作,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突出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市人社局党组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每年坚持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通过述职评议考核,真正述出了责任、考出了动力,增强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发展的主角意识。

  从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作风长效机制

  市人社局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着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近年来,全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坚持和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对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注重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建立了周一学习制度,确保了学习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局对照中央提出的制度建设任务,结合人社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共在5个方面出台33项制度规定,切实形成了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全局干部职工联系群众、改进作风、服务民生的刚性约束和行为准则。2015年,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切实把责任担在肩上,人社局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通过系列制度的建立健全,全局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近年来无一起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市人社局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

  深化党建成效,促进人社事业发展

  党建活动的扎实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党员的能力和素质,全局上下形成了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乡一体化就业体制初步形成。积极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明显。2011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为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885万元,为24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77.5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100万元。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制度深入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全民覆盖。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期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为3.06万人、5.14万人、1.75万人、6.8万人、5.14万人、61万和10万人,各项基金累计结余2.79亿元。全市城市月人均养老金从2010年的1176元增至“十二五”期末的1628元。全市农村月人均养老金从2012年启动时的55元增至75元。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53万人,持卡缴费或领取待遇人数达到30万人,社保卡全部应用项目开通超过50%,业务专网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社区。

  人才培养引进和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实施,人才队伍逐年壮大。职业技能“大培训”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劳动者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十二五”期末,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7525人,技能型人才总量达到2.44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8837人次。

  人事人才工作成效明显。公务员录用和培训、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考录公务员138人,培训各类公务员1.2万人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有序开展,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技人员228名。积极改进军转干部安置办法,圆满完成22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得到加强。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乡镇工作人员实行工作补贴和全市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已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等工作稳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全市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从1837元增至3229元,最低工资水平从600元增至1035元。

  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合同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全面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有序推进。全市21个乡、镇(街道)、经开区建立了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监察共检查用人单位2800余家次,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724件次,责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6100余份,为5.2万余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克扣工资2.1亿元。实行部门联动工资清欠机制,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清欠联席会议制度,2011年以来,共处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21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30宗,办结率10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市、各乡镇劳动保障综合服务大楼、再就业综合服务基地、培训基地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等基础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欣喜忆往昔,举业在今朝。市人社局党组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措施,深化党建工作成果,推动党建工作上档升级,为推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业绩!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李新堂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