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轮椅上的“舞者”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李青平 陈 星 编辑:石成 2016-08-12 15:34:59
—分享—

  一步,一步,平均7秒钟走一步,每走一步都几欲摔倒。来自桥头河镇桥头山村自立组的朱晓鹏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8月10日,当他被人搀扶着吃力地走上市国税局的讲台,还没有开始励志演讲,就已经赢得了如雷的掌声。

  刻苦好学 保送进入清华大学

  朱晓鹏家境贫困,从小就刻苦好学,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家庭的命运。2006年上初二时,父亲在一场意外中去世后,朱晓鹏感觉自己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每天更加努力地学习,将自己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他也爱上了化学,梦想着成为一名化学家。中考时,他的成绩是全镇第一名。

  2009年9月,学习成绩优异的朱晓鹏参加全国化学奥赛,获得一等奖。因为此次获奖,2010年1月,朱晓鹏参加了清华大学的保送生考试,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上清华大学。成为了涟源六中第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也是娄底市10多年来第一个被保送上清华大学的学生。2010年9月,朱晓鹏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离他成为化学家的梦想越来越接近了。

  身患重疾 顽强锻炼重返校园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2011年6月,厄运突然降临。正在宿舍里看书备考的朱晓鹏突然感到全身麻木,无法动弹,他尝试着站起来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剧痛难忍。送到医院一个星期后才被诊断出他患的是脊髓血管瘤。又因为血管瘤附近的组织水肿,无法立即进行手术,朱晓鹏开始了三个月在病床上的等待和煎熬。9个小时的手术后,血管瘤虽然被切除,但手术只帮助他的右半边身体恢复了知觉,左半边身体依然麻木无法活动。且因为无时无刻都需要忍着巨大的疼痛以至于无法入睡,他不得不暂别校园。

  回家休养、锻炼的日子并不好过,朱晓鹏有过彷徨、痛苦甚至绝望,他想他可能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他开始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著作,慢慢地,从书本里,朱晓鹏发现自己对梦想的热情不曾完全熄灭,于是积极地投入到康复锻炼中来。

  “刚开始锻炼时,两个人扶着我,我都站不稳,但是我依然拼命地逼迫自己站着,半分钟、一分钟、十分钟,后来我能站几个小时了。”回忆起以前锻炼的日子,朱晓鹏的语气里颇有点为自己自豪。在康复锻炼时,朱晓鹏会不时重重摔倒在地,自己爬不起来,需要母亲搀扶才能站起来,但他还是选择了继续锻炼直到自己能再次忍痛缓慢行走。顽强的锻炼让朱晓鹏变得更加坚强,但他的身体还是留下了许多功能障碍,右肩耸立,头大部分往右侧倾斜,双手臂由于神经萎缩和缺少活动,今年23岁的他胳膊不及小孩子大。左手掌始终摊开翻着,双腿有时不由自主地发抖,左小腿至今还带着矫正器。

  2013年8月,朱晓鹏回到了他日夜想念的清华园。

  身残志坚 成绩优异感恩社会

  因为无法进行实验操作,朱晓鹏在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以及老师的帮助下,转入了数学系进行计算数学的学习和研究。学校考虑到朱晓鹏需要母亲李鲜梅的陪护和照顾,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套留学生公寓。公寓离班级较远,母亲为他买了一辆电动轮椅,朱晓鹏坐着轮椅也经常要母亲陪着他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专业方面的书籍,有时还会在图书馆做些打字工作。朱晓鹏的求学之路上,得到过我市“爱心大使”肖光盛、市国税局以及社会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对此他心存感激,想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爱护他的人。由于刻苦学习,朱晓鹏在休学两年回到学校后依然成绩优异,每年都会拿到学校的一等奖学金。

  今年4月,朱晓鹏和一些同学发起创立了清华无障碍建设协会,大力宣传无障碍通行的理念,并且希望推动清华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能无障碍通行的学校,让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样便利地生活。

  “生活给了我苦难,我却把他当做一份礼物;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朱晓鹏,这个在轮椅上顽强求学的“舞者”,现在最希望自己能够“幸运”地成为一名教师,一边进行科学研究,一边教书育人。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李青平 陈 星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