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奏响教育最强音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周卫东 文迪光 编辑:石成 2016-03-17 09:46:56
—分享—

  

 

  市委书记谢学龙(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梅国华(左)为蓝溪学校揭牌

  

 

  长郡蓝田中学一角

  

 

  孩子们在干净宽敞的操坪上锻炼身体

  我市共有公办中小学校373所,市直教育单位3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含部门办学)5所,公办幼儿园(含附属园)19所,民办幼儿园134所。全市现有在园(班)幼儿23050人,在籍中小学生118979人,在职教职工7921人,离退休教师3861人。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近两年来,市教育局致力于以问题为导向,破冰突围,立说立行,全面推进“教育强市”进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实际行动展示教育的新变化、新成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全市教育事业科学、优质、持续、和谐发展。

  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

  围绕课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现实问题,先行先试,善破善立,快马加鞭,巩固现有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增创新的优势,不断增强推进教育创新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整体推进“样板校建设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育信息化。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顺应招生考试新形势、新常态,在学生多样化发展上下工夫,促进学生发展的自由化、个性化。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持较充分的就业提供支撑。伏口镇中心学校被确认为省首批课改示范学校,市工贸职业中专在2015年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市一种学生戴楚渭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

  教育均衡发展有力促进

  市教育局将办好每一所学校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全力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薄弱学校、学校食堂、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安校园创建和教师队伍建设。城区“大班额”有效化解,2014年全力推进城区10所学校项目建设,投入7100万元用于化解城区“大班额”,新增建筑面积48900平方米,新增学位3710个。投资424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长郡蓝田中学建设,并于9月1日正式开学开讲。2015年,投入11210万元化解城区“大班额”,新增建筑面积26200平方米,已交付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070个,其中半年时间内新建60个教学班级、3000个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蓝溪学校,并于2015年9月1日开学开讲,打通化解城区“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公里”。合格学校建设大力推进。全市共创建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74所,其中2014年、2015年共投入1.12亿元,建设合格学校209所。2015年投入8626万元,改扩建农村薄弱学校52所,改扩建校舍面积2839平方米。至2015年年底,全市各中小学校(教学点)达到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标准,全市中小学布局日趋科学合理,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均衡发展效果明显。学校食堂创建达标完成。投入7000余万元,采取“一校一策”策略,加快农村中小学校食堂达标创建步伐,新建扩建91所学校食堂建筑面积49608平方米;改造257所学校食堂建筑面积32870平方米,提速保质完成了食堂达标创建四年行动计划。全市346所学校食堂都领取了餐饮服务许可证,营养餐试点学校全部实现食堂供餐,群众反响良好。进一步改进方式,强化措施,促进学校食堂从“建设”向“管理”转变。我市学校食堂建设及食品安全工作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班班通”多媒体教室、“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项目,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区域之间教育信息化整体均衡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所、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1所、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3所、省名师网络工作室1个。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确认我市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湄江镇长春联校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幼儿园和高中学校建设加快。两年来,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9所,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现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级骨干民办幼儿园2所。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1700万元新建市工贸职业中专实训大楼和学生食堂,市工贸中专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我市“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涟源市被认定为首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科学规划和合理确定普通中小学、学前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规模、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严格落实“凡进必考”、“定向培养”、“特岗招考”等政策措施。两年来,280名“特岗”教师、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103人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基本配齐了初中紧缺学科师资,为乡村小学充实了新生力量;公开招聘择优录用高中、幼儿园教师68人,定向培养教师132人(其中教育硕士22人),全市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明显优化。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导,建立了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制度,全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教师继续教育水平。2015年,全市共培训中小学教师5656人次,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成为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涟源市成功申报为“国培”项目首批试点县(市)。

  多管齐下提升学校管理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对师生进行管理的内容与标准,力求建立较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强化了市属学校、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及初级中学的管理与评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机关干部、教研员蹲点到校,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学校校长同奖同罚,攻坚克难,扎实做好中考、高考指导和督促工作。2015年全市中考考点集中到城区学校,全力打造平安、和谐、阳光、满意中考,社会反响良好。2015年中考、高考成绩进步显著,中考科目人平分实际提升了近87分;市一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与上线率均居娄底第二,有4人进入全省理科前300名,周岳鹏同学以689分名列娄底市第一名。围绕“平安校园”创建,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狠抓安全防范,认真落实责任,全面排查隐患,狠抓安全教育,坚决守住校园安

  全这一底线。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实行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结果“五到位”,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三一学校荣获“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称号,伏口镇中心小学被评为“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

  标本兼治端正教育行风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建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滥收费、乱订教辅资料、有偿补课、举办假期补习班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好老师”专题讨论,对照习总书记所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条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做好老师,办好学校。2014年以来,市教育局对教育乱收费、乱补课等问题进行了50余次暗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共查办违纪案件23起,处分24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

  改革源自创新,活力在于激发。市教育局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凝心聚力,攻坚善成,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有新改善,队伍建设有新气象,学校管理有新举措,教育质量有新突破,优化环境有新成效,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涟源市被评定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市”(娄底市唯一),2015年,被评定为全省仅3个的首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周卫东 文迪光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