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我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侧记

市委书记谢学龙(右三),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谢永东(左二)督查重点项目。

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建明(左三)到市经开区涟商总部视察

娄新高速为涟源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5 年,市发改局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克服经济下行等诸多困难,紧盯目标,狠抓落实,扎实工作,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规划引领开新篇
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现状,拟定12个重点课题和20个专项规划,及时调度情况,汇总研究成果;先后两次邀请北京金必德研究院来涟调研并举行专题讲座,“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形成征求意见稿,“三区两基地一中心”发展定位得到广泛认同。同时,组织编制了《斗笠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方案》等12个专题规划。年初制订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学合理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建议,为全年发展确定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研,及时分析开展经济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5亿元,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1亿元,增长2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元,增长11%。
强化服务促项目
创新思路引项目。市委政府创新招商模式,实现产业招商、分组负责,市发改局承担了服务业招商组的日常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引进服务业项目7个,总投资12.7亿元,到位资金2.4亿元(超年度任务0.4亿元)。
科学务实谋项目。申报列入娄底市“四个一批”重点项目143个,年度计划投资82亿元;筛选确定市本级“项目建设推进年”调度项目161个,年度计划投资85.5亿元;年中遴选重点建设项目86个,重新明确节点计划,实行分类管理、分季考核。建立“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共汇总录入42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03.3亿元,比“十二五”增加153.2亿元,增长16%;“十三五”计划投资1050.8亿元,比“十三五”增加155.2亿元,增长17.3%。做实项目储备前期工作,全年共开发储备项目32个,总投资约70亿元。
完善机制推项目。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市级领导挂点包干负责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分组负责、分季考核。加强重点项目日常调度和跟踪督查,实行“挂图作战”,不定期督查,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健全考核评比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实行月调度、季考评、季奖励与年终总考核相结合。
强化保障促项目。切实保障用地,努力开展帮扶,确定15个重点项目列入年度企业(项目)帮扶行动计划,占帮扶企业(项目)总数的41.7%。全力优化环境,及时查处各类环境优化问题21起。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推行“三清单一清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全面梳理审批事项及业务流程,积极做好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有效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
有力的举措,推动了项目建设,扩大了有效投资。列入娄底“四个一批”的143个重点项目,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97.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8.5%;市本级143个项目完成投资103.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1.6%。
力争资金破瓶颈
政策争取有新突破。抢抓国家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就业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政策机遇,成功申报列入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第一批试点城市,成为全国90个示范县市之一。通过积极争取,斗笠山采煤沉陷区列入全省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3个重点采煤沉陷区之一。争资争项有新成效。全年通过发改口累计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支持项目42个,共计21287.71万元(不包括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1908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8%。专项建设基金争取有新作为。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3000万元。渣渡矿区东段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七星街独立工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15个项目成功列入四批专项基金建设支持范围,共争取资本金4.076亿元,占娄底份额的15.46%,居县市区第一。
狠抓改革激活力
统筹推进三大民生项目。煤矿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共建成棚户安置房2284套、在建1000套,学校、医院、派出所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8700万元。石漠化治理年度计划总投资6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630万元,涉及龙塘、桥头河2个乡镇石漠化面积350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45万元,涉及20个乡镇144个村。
牵头抓好两项重点改革。坚持把深化改革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制订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按月调度、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22项改革任务75项具体改革举措已完成47项,商事制度改革释放出巨大创新发展活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6项改革任务23项改革举措扎实推进,《“三个走在前头”推进环保工作改革创新》作为经验推介登上第28期省改革简报,创新湘江流域保护机制、“绿色矿山”建设等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强队伍提效能
多措并举强党建。以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为契机,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推进。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参观卢天放故居,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践行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深入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务实规范转作风。加强重点股室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强化工作纪律,局纪检组牵头对干部上班签到和工作作风突击检查,以短信、微信等形式通报作风建设情况16次,使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廉政意识不断加强。
优化服务提效能。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东园村和群众工作组驻点村董家村为重心,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为东园、董家两村争取建设资金95万元,帮助解决了安全饮水、道路硬化、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资金短缺难题。扎实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开展“一进二访”活动,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访困难群众38户,捐款15200元。易地扶贫搬迁有力有序开展,摸清了底子,编制了规划,落实了资金,与农发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争取4亿元贷款支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和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干部职工能力,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王国栋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