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郭县仁委员的发言
乡镇小城镇综合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业态,是指在乡镇、街道一级行政单位所在地,充分借助交通便利、人群聚集的区域优势,打造集居住、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商业中心。2015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建设乡镇小城镇综合体,其实质是生态集约高效、宜居宜业可持续,它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七星街镇位于涟源东北部,素有“梅山门户”之称。全镇辖58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8.6万,城镇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3万。近年来,七星街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创新思路,着力打造洪源商贸城小城镇综合体,作出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一、七星街镇洪源商贸城小城镇综合体建设情况
洪源商贸城小城镇综合体地处七星街镇原洪源半边街,规划用地面积191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269平方米,停车位300余个,是娄底、涟源两级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涟商企业郴州新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进行开发建设。
建设思路。坚持整体招商,集中开发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是盘活闲置资源,积极争取原洪源机械厂破产改制剩余资产的接管和使用;二是整合产业资源,将康麓生物、天星岭石艺、兴宏泰粮油加工等项目布局在综合体周边,进一步融合全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核心商业圈;三是建设管理双管齐下,利用华雷线改造契机,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并加大周边秩序整顿,提升建成后服务管理水平。
功能定位。按“三街三市”构建千米商街,采用“楼上居家、楼下经商”综合商居模式。经营品种包括高端百货、农特产品、电子数码、建材产品等等,能满足本地群众以及外来人群“食宿游购娱”各项需求。引入村镇电商平台,实现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网上销售与网下实体相结合,大打“体验式”营销牌,力求打造成省内一流的新型小城镇商贸综合体。
发展优势。交通便利,人流密集,周边常住人口上万人,商贸物流历来比较发达,商业气息深厚,村民来此购物已形成传统和习惯。洪源商贸城小城镇综合体的建成,能促进七星镇区与洪源街区的有效融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带动镇村消费增长,改善镇域经济结构。目前,该项目已施工至主体三层,元旦开盘当日,销售门面近100个,合同金额超3000万元。
二、小城镇综合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城镇综合体实施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存在有三类问题:观念落后、硬件制约、发展瓶颈。
一是观念落后的问题。小城镇综合体规划建设论证初期,在开发模式和建设规模问题上,一些同志局限于旧有思维,对形势发展、全局利益认识不足,认为集中开发土地收入减少,主张划分为单宗土地出让,由户主自行建设,政府既赚钱,又省事,在做大做强做优上有较大的认识局限和行为惯性。在实施推进过程中,一些同志只注重于眼前利益,排斥新生事物。如洪源商贸城所处的位置原是七星街镇的商业旺地,需拆迁47个旧门面,搬迁安置6家小型企业,138个住户,群众思想复杂,矛盾较多,处理化解难度大。
二是硬件制约的问题。可用土地资源缺乏。乡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用地存量小,用地指标难争取,项目用地难落实。比如,洪源机械厂改制后的有关资产,七星街镇人民政府历经多年努力,才于2015年争取到管理使用权。基础配套设施滞后。交通、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不全或落后,严重制约项目的引进和发展。以洪源商贸城为例,虎溪三角坪至洪源商贸城的公路尽管已升级改造,但由于人流车辆密集,道路狭窄,导致交通经常阻塞;洪源医院至洪源社区招待所道路还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机耕路,坡陡路弯无法正常通行。
三是发展瓶颈的问题。招商引资难度大。当前乡镇财政困难,难以实施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同时乡镇小城镇开发建设融资渠道狭窄,难以吸引大的投资商参与。老百姓对引进企业设阻力,提过分要求,环境优化压力巨大,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审批手续繁琐。小城镇开发建设涉及规划、国土、发改、住建、环保、消防等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复杂,耗时、耗力,手续繁琐。银行按揭贷款门槛过高。我市所有银行对乡镇小城镇开发项目不做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有的按揭贷款都不做,能够做按揭贷款的银行,商业首付款要50%,住房首付款要40%,并且商业按揭额度只能用到30%,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正常销售及资金回笼,无形阻碍了项目的有序发展。
三、加快推进我市乡镇小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建议
我市大部分建制镇规模较大、人口较多,辐射范围较广,且各具地域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回乡居家创业的民众越来越多,群众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时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乡镇小城镇综合体建设发展空间广阔。为加快我市乡镇小城镇综合体建设,结合洪源商贸城的具体建设实践,特提出如下建议:
科学整合资源。整合土地资源,市委政府对一些破产改制企业的闲置土地,能放则放,尽量交给地方政府,乡镇要做好闲置土地开发利用这篇文章,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整合产业资源,在综合体周边大力发展农业、商业、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产业支撑,突破有城无市、有市无人困境。
积极优化环境。对外要优化招商环境,通过全面落实涟商回归战略,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更优的政策,更优的服务,让更多的家乡企业家回乡创业。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综合体建设。对内要优化政务环境,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办理流程,在审批、建设、税费征收方面等开辟绿色通道,能快则快,特事特办,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既能落地生根,又能开花结果,为涟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加大扶持力度。坚持规划引领和示范带动,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建立乡镇小城镇综合体建设奖励基金,加大乡镇建设投入,鼓励乡镇大胆建设。二是充分整合农贸市场建设、独立工矿区改造、小城镇建设等项目资金,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三是降低按揭贷款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电商农业,打造乡镇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四是积极协调银行、电信、邮政等行业入驻综合体,并将小城镇综合体内的商业房产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集中安置。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