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地处湖南西部边陲的小城芷江,因1945年8月21日,日军来此受降而成为驰誉中外的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五一前夕,我有幸参加了市诗联书画家协会组织的怀化芷江采风活动,和诗人们一起走进这座让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得到洗雪的名城,去铭记这段悲壮历史,缅怀英烈伟绩,弘扬抗战精神。
我们首先参观了飞虎队纪念馆,该馆坐落于芷江机场东边,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陈纳德及所率领的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馆内有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陈纳德雕像及飞虎队展馆。进入展区,看着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当年飞虎队员曾经用过的物品,我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硝烟的战场,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日机轰炸芷江及飞虎队员英勇抗击日军的辉煌战绩。
芷江战役是中华民族抗击日军的最后一战,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丰碑。穿过已是旧貌换新颜的七里桥,我们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该馆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旧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专题纪念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期间,国民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
满怀敬意地走进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被誉为“中国凯旋门”的受降纪念坊。巍巍矗立的纪念坊以一个“血”字形呈立在人们眼前,喻指抗战的胜利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坊上铭文、楹联,向人们诉说着抗战的艰难曲折和胜利的无穷欢乐。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们驻首瞻仰着,诗人们有的拿出纸笔一字一句地记到本子上,有的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把这一座令中华民族雪耻的丰碑珍藏在心中。
在两排笔挺苍翠的松柏一头,是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会场中间悬挂孙中山像,横联“天下为公”,直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像下端中悬“总理遗嘱”,右边是“党员守则”,左边是“军人读训”。会场分为两部分,进门右边为受降处,左边则是列席会议各界人士与记者所坐之位。“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一行,由南京飞抵芷江,就在这里签署降书。
与会场遥相对应的另一头,是雄伟庄严的纪念馆。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代表“胜利”的巨型“V”字。为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该馆陈列进行了提质。经过4个月的改造,场馆面貌一新。陈列主题为“胜利的见证”,分“正义的胜利”、“历史选择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全国各地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5个部分。展出的300多件文物资料中,国家一级文物有20多件,还有首次公开发布的32张珍贵抗战历史照片。该馆新采用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复原、历史的画面、历史的影像等全面客观反映芷江受降历史。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海 和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