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教育为本
如何保障民生,一直是全体代表共同关心的问题。2014年,在财税收入下滑的情况下,我市民生支出依然保持上升态势,2015年,政府继续将改善民生作为首要目标,让各位人大代表感到振奋。代表们认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最受群众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近年来,我市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然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代表们建议政府进一步规划好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农村空校现象,减少生源流向城市,从而实现就近入学,有力化解城区“大班额”。针对部分教师不愿意在农村教书的现象,代表们建议注重改善农村学校环境,缩小城乡差距,留住优秀师资,让农村的孩子在家乡也能接受到好的教育。
对其它关乎民生的各项工作,代表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为减少财税负担,代表们建议,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又要量力而行,同时要广泛发动群众,出资出力,共同把家乡建设好。
环保:务实创新
最能引起代表们共鸣的是关于环保工作的话题。2014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代表们感觉,环保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停留在数据上的更多,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的较少,尤其在农村地区,环境整建工作经费投入大,村级财务入不敷出;垃圾处理难度大,无处堆放;兽禽养殖污染排放对生活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代表们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置办法,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从学校教育抓起,通过学生对家庭的影响,逐步改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加强养殖场的审批管理和河流上游环境整治,控制污染物流入河中,避免污染水源。
城西片区代表团的代表们非常高兴今年全市将全面启动城西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建设,代表们纷纷建议成立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例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机会与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对接;高起点规划,出台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城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推动城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经济:积极探索
就如何适应结构转型、税源不断减少、支出不断增多的经济新常态,代表们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代表们认为我市的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我市部分乡镇对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很好的基础和资源优势,尤其桥头河镇,农业企业比较集中,居娄底市乃至全省前列,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发展优势非常明显。代表们建议各乡镇认真思考,因地制宜描绘发展思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发展,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打响富硒农产品名声,让农业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新支柱。
代表们认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我市古村落众多,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各乡镇每年投入资金进行修补,但受损趋势仍难以控制,难以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代表们建议政府成立古村落开发保护工作领导班子,全面统筹、合理规划、有力保护全市古村落,争取相关配套项目,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城市和农村形象名片,从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发展。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陈 星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