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涟源市首届“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六亩塘镇峦峰村支部书记刘新才
峦峰村因有一座百年古桥峦峰桥而得名,位于涟源市六亩塘镇的西北部,距涟源市区10公里,上接双石村,下与同家村毗邻,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有人口1700多人,党员36名,村民小组12个。该村在以刘新才党支部书记为首的支部带领下,全村人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该村被治理得村强民富,家家安居乐业,社会治安极其稳定,曾连续三年被评为“涟源市优秀基层党支部”;连续五年在六亩塘镇“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中被评为一等奖;并且荣获 “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强组织夯基础,突出核心地位不动摇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作为支部负责人刘新才着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升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他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员公开承诺、民主测评等活动,完善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执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将支部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有效防止工作偏差和失误。由于刘新才同志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在群众和党员中的威信越来越越高。在他的带领下,峦峰村党支部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空前高涨,支部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峦峰村各项事业如日中天,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重民生谋发展、着力致富群众为己任
刘新才自上任以来就以发展峦峰村的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己任。以前峦峰村既无煤矿又无其他企业,村级经济来源几乎为零,刘新才带头兴办企业,引领集体经济的发展。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通过“以资源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外引内联”的办法开办地下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峦峰已有3家规模煤矿。同时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宣传科学种养、科技兴农的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大力培植养殖业和农业的发展。现在村里已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户5户,养兔专业户1户,养鸭专业户1户;全村共退耕还林400余亩,油茶林700亩,基本消灭了荒山岭;全年无“抛荒”现象,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双季稻”达270亩、优质油菜达100亩。峦峰村近几年来综合衡量指标均名列全镇前茅,群众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2012年人平纯收入达5200元,超出全镇人均纯收入2057元。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民办实事不吝惜
刘新才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带领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千方百计谋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发展农业生产,投资10万元整修了山塘和渠道,筹资130万余元解决了全村的安全饮水问题;筹资60余万清淤整修河道1500米;筹资60余万修复了古桥峦峰桥;筹资80余万硬化通组公路3.4公里,实现了全村组组通公路。文化教育事业齐头并进。筹资60余万对峦峰学校进行全面修缮改造,并通过了省合格学校的验收;筹资280余万建设高标准的集办公、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投资50余万元建成占地7亩的村民健身娱乐休闲广场。村民健身、娱乐等活动丰富多彩。峦峰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全镇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先进典型。
坚持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不含糊
“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是刘新才为民办事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他推行村干部值班制度、全程代理制度,帮助群众办理社会救助、医疗补助、涉农补贴、纠纷调查等事项,代民办事、为民解忧。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支部每年列支3万余元资金帮助解决困难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就医、入学问题。积极创建卫生文明村,改善村级卫生环境,打造美丽峦峰村,不断完善村级卫生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专人清扫保洁,逐步推行垃圾不出户、垃圾分类处理,扎实开展封山育林、庭院绿化,村容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综治维稳成效明显。实行村干部包组包片、党员组长包户包人的包干制度,深入排查,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坚决打击“黄、赌、毒”等不良风气。几年来,峦峰村没有一例刑事犯罪,无群众上访事件,营造了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加强制度建设,铁心规范各项工作不表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党支部工作的有力保证。为使党支部所做决定具有连续性和规范性,刘新才和支部成员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内各种制度,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支委会集体领导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等。同时,该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务公开搞得有声有色,由于做什么事都有制度约束,村支两委一班人所做的事基本上都是透明的,村支两委一班人深得群众拥护和爱戴。
刘新才常说:“党有富民策,我有富民责,共产党员应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己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已经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不愧于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来源:市委组织部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