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涟源市首届“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市经济开发区飞仙村支部书记谭国生
飞仙村位于涟源经济开发区,涟水河从本村东西方向穿越,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曾被评为“涟源市百岁示范村”。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6户,总人口826人,其中党员20人,耕地面积530亩,山林面积78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820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谭国生,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带领广大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乡风文明建设,引领群众新的娱乐和健身方式,在人畜饮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人民调解、老年人联合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心全意干事业 无怨无悔写春秋 。
村支两委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前几年的飞仙村既没有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公路又没有硬化,加之飞仙地理位置偏僻,飞仙各项事业相当滞后。谭国生同志默默地把飞仙的困境记在心上,通过项目争取,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先后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设、村级道路的硬化改造2km,实现了人蓄饮水户户通工程。培育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筹资160多万元,于2008年兴建了飞仙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在120万KWH,年创收入40万元。 今年5月,又成立了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450亩,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发油茶林项目450亩;特别是在环境整治与建设活动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中,一方面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购置垃圾桶230多只,安装大型机械垃圾桶5个,实现了家家户户有垃圾桶。另一方面通过文明劝导,村支两委号召党员、组长带头,在全村掀起了“爱我飞仙,人人有责”的创建热潮,实现了人人自觉搞好“门前三包”、个个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局面。到目前为止,飞仙村基本实现了“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做文明人,从我做起”的常态化管理模式,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文明素养自觉形成。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组织的综合活力
加强党支部班子学习,提高工作能力。“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此,谭国生同志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增强了党支部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搞好党务、村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及政治理论基础。
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首先是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阵地。二是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定期对本支部党员进行教育培训。三是号召党员干部向先进人物学习。在本村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本村组织、经济、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严把进口,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支部书记的他,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主动培养联系工作中的优秀分子,重点在村委会成员、致富能手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把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党的队伍中来,有力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村务公开,增强财务透明度
为了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凡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以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村里的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都向村民进行公开。在财务开支上坚持“村财乡管”的原则,所有开支先经村理财小组签字签章之后,再经村主要负责人审批,加强民主监督,坚持做到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由于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向力和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加强。
一心为民办实事,勤政为民谋福祉
为带领群众建设好新农村,几年来,谭国生同志始终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全力整修硬化村级道路。要想富,先修路。飞仙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状况落后,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车难进、路难行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拦路虎。对此,谭国生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由于村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单靠群众集资谈何容易。为此,谭国生同志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研究和讨论村级道路整修与硬化问题,一方面争取上级立项配套解决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发动广大党员、致富能手踊跃捐款。“人心齐,泰山移”。经过一年的努力,2006年5月,筹资30万元,终于整修与硬化了全村约有2公里的村级通组道路,彻底改变了飞仙村交通落后面貌。
兴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谭国生同志在资金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要求村支两委成员勒紧裤带过日子。凭着毛泽东时代的“钻劲”,东借西挪,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立项解决部分经费。2007年,筹资12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今年又凭借八方力量,筹资18万元将活动中心加高一层,并进行了整体装修和规范布局,设立了党支部学习室、计生协会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妇代会、计生协会、治安调解、民兵、老年人协会、文明创建、道德讲堂、等基层组织健全。有了自己的活动中心,各种制度相应健全,飞仙村的工作就步上了正轨。
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谭国生以“群众工作组”为平台,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支书一班人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
几年来,飞仙村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将各类大小矛盾都化解在基层,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发案率为零,无群体越级上访案件,真正实现了群众“安居乐业、一方平安”。
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实现计划生育上台阶。飞仙村共有育龄妇女130人,自2005年成立计生协会以来,协会成员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并积极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为了做通纯女户的思想工作,谭国生同志一方面积极为纯女户、独生子女户落实计划生育奖补政策,另一方面,从生产、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怀,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打造“温馨计生”、“和谐计生”。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计生困难家庭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不论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许,谭国生都在第一时间尽心尽责地去解决,有时甚至是自己掏钱解决。如今的飞仙村,已成了计划生育一类村,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基本形成,少生优生的观念基本树立,特别是年轻人打破了“多子多富”的陈旧观念,树立了“少先快富”婚育新风。
致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把飞仙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谭国生同志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结合“城乡环境整治与建设暨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把“四爱”教育继续引向深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五好家庭”、“卫生户”、“文明户”、“优秀党员”等的评选活动。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要求,每月对全村卫生情况进行总结和评比,每组每月评比出“卫生户”一名、每个季度评比“文明户”一名,连续三次都评上的年终给予奖励。对那些卫生状况较差,屡教不改者,采取通报批评、帮助劝导等办法予以落实解决。配合乡村环境整洁行动,搞好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全村全部实现了“通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搞好村级主干道路绿化亮化。今年,购置了松柏树苗2000多株,对全部2km村级主干道路全部进行了绿化,准备投资20万元进行亮化改造。着力做好“三清四改”工作。谭国生组织志愿者队伍50多人,对全村卫生死角进行大规模清理: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对全村的厕所全部按规定整改到位,家家户户安装无害化厕所。
立足新起点,着眼新高度
随着人民群众物资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高,谭国生决心以现有基础为新起点,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做活三篇文章:一是充分利用涟水河本村地段资源,开僻水上乐园。涟水河在本村地段有着长达2000米的资源,水势平坦水面宽广,风景独特。引进资金,建立水上乐园,配套发展特色餐饮业,前景十分乐观。二是继续挖掘本村林地资源。充分利用本村山地资源丰富的有利优势,引进农业科技项目,致富本地经济。三是利用本村临近苗圃的地形有利优势,改变产业结构,开展“苗木”种植,快速带动群众致富。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谭国生常说:“作为党员,我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党员和群众做出表率;作为党支部书记,要就要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就是这样的孺子牛,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我们有理由相信,飞仙村在他的带领下,飞仙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市委组织部
编辑:石成